今天随意翻开UBF许久以前的菩提叶,其中两篇文章是学佛的心态二十,三十,四十以及人生的规划。《学佛的心态二十,三十,四十》是出自于嘉艺师兄的文笔。师兄说,出来社会工作后,由于把部分的时间献给了睡眠和工作,剩余的时间往往不够用,更会因此而把学佛的大事搁置一旁,总觉得要等因缘具足了,不忙了才学。若大学时期没有把学佛的根扎稳,很容易便会随波逐流,在大染缸中失去了学佛的意志。对于时间的分配,我真的深感同意啊。明年夏天,留在英国工作,当然能赚取更多的钱,也能汲取经验。母亲希望我能好好把此英国留学的机会,当然能谅解;但令人感概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了那逝去的青春啊!如果不好好趁着还剩两三年大学时期那长长的暑假,回国多闻法,尽所能参与生活营,等到出来社会工作以后,恐怕就没那么自由,能参加长达五日,七日的生活营了。
人生总归二字-- 舍得。你一定要舍去一些东西,才会在生命中得到另一些东西。贪心什么都要,所以才会觉得世事不如其意。出国留学,是我意想不到能实现的心愿。当我选择了这一条路时,我得到了视野的开拓,学识的丰富,体会到人事的变迁,更学会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而我所舍去的,便是缺席于好友与亲人的生命中,无法陪他们度过;而同时,我也舍去了大马多么美好的闻法的因缘。但是,因为有舍,因为有得,才明白得之不易,才会去更珍惜。其实,也因为这一条路,我才会在这个因缘下遇见佛法。回头一看,自己的学佛福报,可说深,可说浅。深,是感恩能遇到如此多的善知识,引导自己看清自己的内心;浅,是因为总与大学佛学营,研修营无缘。当然,学佛的进展并非以参加营队的次数来衡量进退;只是,对佛法认识尚浅的我,习惯了spoon fed,内心是多么希望一路上总是有善知识,助缘提醒自己要精进学习,就像在Buddy 那样,知道自己每个星期都有在闻法,在慢慢用功。
接着,读到了继程师父的开示,关于孔子的人生规划: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不逾矩。以前读过这句子,会以世俗的眼光看说,以为三十而立是人们所谓的三十岁便已应成家立业。重新读过这篇文章,别有一番体会。“原来孔子说三十,人格才算独立,有自己处事的思想,安身立命的方法。四十,已明究事理,对内在与外在事物的冲突矛盾,已经没有疑惑了,能比较清晰处理和看待。五十,他和宗教结合,知天命,有宗教的那种休养了。六十,不论别人说什么,是赞美,讥笑还是毁谤,都不再觉得声音逆耳了。七十岁,心灵与思想处事态度结合,能随心所欲地做事而又不犯错。” 整句话,其实就表达了孔子心灵进化和提升。就好像佛法中所说的由凡入圣,不断地提升进化自己,直到至高的境界 - 不惑,耳顺,见缘起,证涅磐,有同工异曲之意。
反观现代的人,以追求的物质作为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工作的人们会为自己的收入,消费拟下目标,如第一年要过二千,第五年要升职等,却往往忘了自己的心灵的修行与修养也需要如此的规划。了解佛法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才能看见修行的重要性;而有了方向与目标,在修行中才能有勇气克服万难而有突破。这个方向和目标,就好像我们所发的愿一样,会成为大海中船只的导航,让我们行事思维都不偏离它。所以说,只要相信自己的愿力,如所说《『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念念不离此心,没有什么事是达不成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