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1, 2016

心的轮回

外在的轮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根源 -  心的轮回。凡夫的心是夹杂着烦恼的,受想行识都以自我为中心。当种种念头化为行动,所造作的就会形成业力,储存在我们的心识里。不同的业力成熟时便会招感不同的果报,并在我们临终时牵引着我们到相应的地方去。


所以啊!我们应该多返心自照,守护自己的身口意。通过修戒来保护自己,修定来锻炼内心,修慧以最终了解身心与宇宙的真相。倘若没有内观的智慧,往自己的起心动念处,去看、去修,我们的人生会是黑暗的。只因心作不了主,只会跟着念头、烦恼 或所谓的命运随波逐流。

Monday, January 11, 2016

发愿者随愿行
造业者随业行
随愿行者修行转化
随业行者继续轮回

继程法师 笔录 于《何忧尽头》

Thursday, January 7, 2016

发愿

偶尔回来看看,才发现,哇,原来有整整一年没写了!虽然没写,但偶尔还是有挂记着这里的。

学佛之路,还是有默默地在走着,路途中有些朋友越走越远,但也越来越多地法侣加进来了。法侣和善知识就是一股正面的他力,让我们在学佛的路上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最近有在听师父多年前为国能大学学长所讲述的佛法概论的录音。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心很散,没有力量,不容易在生活中提起力量来用功,总是让时间就这样平白地溜走了。

听到这一段师父的话,特别有感触。所以就把它记录下来。师父说,

学佛不能等,等有多余的时间才来学佛,那就永远没有时间来学佛了。

学佛,是要计划,安排,和发愿的。
发愿是心的方向,愿力会带我们往那个方向去。

所以我们要发愿,发愿自己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是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能有机会时时亲近三包,有机会和因缘继续修学佛法。

愿力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发愿,然后就在生活中随随便便,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一年下来,工作很忙,但是自己是否有充实自己了呢?智慧是否有增长呢?

所以,学佛必须要发愿,安排,和计划,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而且,学佛要回到团队去学。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看见自己升起的烦恼相。若没有境界的磨练,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很难继续提升净化了。

所以呀,自己要谨记:发愿,安排和计划呀!

Saturday, December 6, 2014

三特胜

有情的众生,都有知情意的作用,尤其人类,更是有三特胜:忆念胜,梵行胜,勇猛胜。这三特胜,能够被继续提升和净化,以至达到圆满的人格,即佛陀所体现的三德 -- 大智,大悲,大雄力。

而身为凡夫,虽然有三特胜,却不如佛陀的三德如此的究竟圆满。

因为不够智慧,我们往往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够圆融。不懂得处理内心的烦恼,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伤害了他人。

因为不够慈悲,我们往往忘了善待自己,原谅他人。

因为意志不坚,我们往往无法下定决心,改过习气,止恶行善。

有的人比较理性,却缺乏了慈悲的胸怀;有的人非常感性,却无法客观地处理问题;有的人意志力非常强,努力工作却忘了对自己慈悲,让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


因为我们的知,情,意都不圆满,难免有所偏重,所以我们才应该向佛陀学习,学习他的大智,大悲,和大雄力。而他的三德都体现在他的身教,言教中。佛陀,乃至十方三世的佛菩萨,都是我们应该归敬和学习的对象。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14

为了什么

“我们积极地参加佛教活动,推广佛教事业,是为了什么?

我们努力地拜佛,诵经,打坐,忏悔。。这些又是为了什么?”

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参与,去修行?

*
*
*
*


“不为什么,只为了消融自我。”

继持师父的这段话,不时在脑海中回荡。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所做的这一切的目的,我们便可能越做慢心越高,越做越迷失方向。只因我们忘了修行最后是为了回到自己,消融自己。

惟有增长智慧去消融自我,生命才能朝向自在。

如果说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么一个人最需要被开发的潜能便是无我的智慧,与平等的慈悲。

Tuesday, June 17, 2014

站在现在看过去

在现在停下脚步,看过去的自己的思绪和文章,
站在这里回头看对岸的朋友,那感觉是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是因为曾经部分的思绪,与脑海中的回忆吻合;
陌生,是因为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都不一样了。
以前的那个“我”不在了,但留下的痕迹依然对现在发挥着影响。
是前前影响后后,亦是错综复杂的因缘网呀。

现在的我,看以前的我,已消逝,所以是虚幻的。
未来的我,看现在的我,应该也是虚幻的。

但,我总把现在的虚幻当真实。
参不透,所以不同的时期会执着不同的我。
参不透,所以我依然在这里。

Friday, June 6, 2014

忙。茫。盲


工作烦事杂务多
心力交瘁身疲惫
内心只想 有一寸休息的时光


闲时  顿感时间茫茫
生命重心 何处放?
生命流长如大海茫茫
赶快看戏,吃饭,逛街
才会看不见心中的空虚茫茫

忙了又茫,茫完又忙

忙茫的轮回,让心眼逐渐变盲
盲目地追求,不断地拥有
徘徊于欢乐和失落
却让自己更累更忙

就这样
闲也茫茫
忙也茫茫
人生几十年匆匆忙忙
直到最终的结局死亡-------------
*
*
*

要远离忙茫盲
首先要学习:“觉”
清楚觉知明了,心眼不盲;
用心生活学习,忙而不盲;
沉静深思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从此不迷茫。


佛学班“忙茫盲”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