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7, 2011

True happiness comes from hoping others to be happy.
It's such a wonderful experience. I'm so glad that I can help my friend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and guiding them to listen to their own voice and I feel so so happy and rejoice with them.
Sometimes it takes a thousand times to get to know and understand what metta is, but only by applying it on our lives it starts to make a difference. And our confidence to it will also grow stronger and greater.
By putting theories into practice,
Then the knowledge begins to transform into wisdom, integrate as part of our heart.
Then we begin to believe.
Until ultimately we know what Buddha said is right.
And he himself has been proving the dharma through his mind, body and speech too.
So start cultivating loving kindness and things that we find useful in our life.
and transformation begins on its own pace.

It is just as simple as,
Wishing ourselves to be happy, blissful and peaceful every day!
and extending our wishes to everyone we know! ^^

Saturday, September 24, 2011



Whenever I listen to this song, it calms me down. :)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禅之圈

在禅八其中一天的佛法讲座当中,大峰禅师以巧妙浅白的方式为大家讲解了禅之圈中的五个点。
详细的华文内容可阅读《弹灰在佛身》:http://chan-shi.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30.html
在此笔录在大峰禅师开示时所听到和理解的内容,以作分享和参考。如有失误之处,请见谅。

At the zero degree, it is the "Small I". 
"Small I" is attached to name and form. E.g. when a person ask for water, he says, '' No no, there is no water here, we only have shui (水). " So he refuses to give the thirsty person water. (People laughed)

At this point, Life is suffering. Happiness is suffering, and  Suffering is happiness. So Life is suffering. Why is it so? The happiness that we get at this point, comes from attachment. 
For example, when we have good food, we thought "wow, we want good food! we want good food!" After we have been full, then we think "Awww, I'm so full I dont want this food anymore." Whenever there is happiness, suffering follows behind. 

Between the zero and ninety degree, people attached to Name and Form. So we are living in an opposite world: Good and bad, dirty and clean, noisy and quiet...Happiness is suffering. Suffering is happiness.

At 90 degrees, it is the "Thinking I".
"Thinking I" is attached to the thinking. When we are sleeping, our six consciousness stop working but we can still dream. This is the "thinking I" or "karma I". With some of the experience, a person may understand that " Emptiness is form and form is emptiness", but that is just  remain as a thought. Between 90 to 180 it is all about philosophy.

Just as when we are sleeping, we dream about ourselves riding on a roller coaster and suddenly fall off and Woah! We wake up and realise that it is not true, it is just our dreams. So, when we realise that thinking is just thinking, not true. Then we keep on practising, practising, and practising until we finally reach 180 degrees.

Thus, when we ask about what Buddhism teaches, the simplest way to say is: Buddhism teaches us not to attach to name, form and thinking.

When we reached 180 degrees, it is "No I".
At this point, it is before thinking. The truth is without speech and words. When we try to speak, it is already wrong! ( Speech is also a kind of thinking). Hence, the truth cannot be expressed using words, but the truth can be demonstrated by action. 

At this point we are in an absolute world. But, if we stay at this point, then we will be attached to emptiness. Hence, a person should keep on practising until he reaches 360 degrees.

At 270 degrees, we can get and utilise the universal energy. We get the freedom. But it is also a very dangerous point. When we are attached to those special "power" / "freedom", it is likely that we will get astray and fall back. So when we are at this point, do not attach to the special energy as well. 

When we keep practising without being attached at either 180 or 270 degrees, then we'll finally reach the 360 degrees. 
360 degrees is the same point as 0 degree. At 360 degrees, it is the "Big I". Everything is just as it is. The sky is blue, the trees are green. There is no good or bad, dirty or clean...all these arises from our thinking. Sugar is sweet, salt is salty. The tree does not claim himself is green. so as the sky. So, everything is just as  it is. We see the same thing as we are in zero degrees but we are not attached to name, form, and even thinking anymore. 

At 360 degrees, your life is for all the sentient beings. You use things that appear in the correct way for the correct function. When someone is thirsty, you give them drink. When someone is hungry, you feed them. This is the heart of all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Hence, when we are practising, always keep our correct situation, correct function and correct relationship from moment to moment. We may not believe ourselves enough but one day, we can 100% believe our own true nature and believe the truth of our hands that hit  the floor.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禅八

这次的禅八,有幸初次认识了曹溪宗的禅法,第一次对禅有了初步概念。拿起崇山禅师著述的〈弹灰在佛身〉,每日阅读一二故事,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便拈到了书末。

对书本与大峰禅师所解释的禅之圈,原想在网上找出那图案,做个心得整理,结果不找出了一个含有〈弹灰在佛身〉大部分文章的网站,真的很感意外!


原来禅,是这样的。它直接道出了我们许多人的弊病与错误的知见。尤其才发现自己原来向来是只在“解”方面下功夫,却甚少注重“行”的修持。而且,自己是过于注重与执着思维,我常常只在思维方面下功夫,认为改变自己的知见就行了。但是,思维只是明白,只是道明你懂了这佛法的知识,并非是心的体悟。在修行时,我们连好的知见也要放下。心的体悟,是非言语和思维所能表达的。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什么是佛陀的心?什么是法?我是什么?

我真的不知。

树是绿的,天空是蓝的。

冲凉去吧!

Monday, August 22, 2011

那一份感动与喜悦

宁静的下午,
在整理与擦拭书架的当儿,
翻开了加影师兄们赠送的《细水长流》。
里面所珍藏的,
是许多善知识对全营的心得。

就像是下午茶的心灵糕点,
以一个学者的心情,
去品尝里头的文字。
正巧也读到了熟悉的文字
各位师兄们的心得
令我感受到,
佛法一定也带给了他们许多的感动和喜悦。
每一份感动,是独特的,
却能够推动他们朝向同一个方向前进。

正如一颗好的苹果,
是如此的甜美而多汁;
这个善的果报,
必定是由一颗好的种子和许多善的因缘所带来的。
一颗长得好的苹果树,
日后便能够生产出许许多多甜美的果实。

Friday, August 5, 2011

这一两年来,因为在国外求学的关系,不时在两地徘徊。这一个特别的体验,真的能让人迅速成长。

离乡背井,更换了安顿的住所,离别了亲爱的家人。
在外地的大环境里,从陌生,探索,好奇,到适应了。
才安顿了身心。然后,可能届时要么回家度假,要么又要搬家,毕业了。
从前,内心有一种认知,家和家人是常住不变,快乐的泉源。
频密的去留,使自己必须放下对家与人事的执著。才渐渐发现,大环境,身边的人事物,是可以不断地变迁的。
我们当真能把身心安顿在大环境中吗?

当感受到无常与变迁时,人才更懂得要真诚地去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想在有限的因缘里,尽自己的力量,使对方快乐。
可是,自己依然是个凡夫,珍惜里头,怀着对亲人深深的爱与染着。
当知道很快就有一次次的生离死别时,内心是痛苦不安的,深沉的悲伤是按抑不住的倾涌而出。
这,就是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这苦,不在外头,就在自己的身心中。

圣者,深知无常,苦,无我的道理。他们珍惜每一次与人相处的因缘,却不执着当中的所体会的。对别人好,对众生的关怀里头,没有一个我,而把内心的种种对人事物的执着与欲望统统铲除。一切,不过是缘起缘灭,正确的知见与修行,使他们超越了内心种种的痛苦。这,是圣者与凡夫的差别。

犹记得佛陀的教导。
“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这种累世以来身心所面临的苦,怎么断呢?不是说断,就能断的。两千五百年前,佛陀清楚地见到,内心的苦,苦生起的原因,苦是可以灭的,及灭苦的方法。内心的苦和苦的原因,我们如实地看见了吗?修行的道路,我们有踏实地走吗?坐着空想,苦是不会消失的。

佛法最殊胜的地方,就是能够教导我们如何好好地,正确地活在现在,这一刻。纵然人在世上,就免不了苦,就有许多的烦恼,可是,我们能够选择,这一刻,就不生活在烦恼当中。佛法说,快乐和平静,就在此时此刻中,能够体会到。这一刻,当我们在各种烦恼的打转中停下来,静静地看着它,看着你的四周,我们将体会到想法与烦恼渐渐地消融掉。就像按了一个“Stop button” 一样,突然,耳根清静了,眼睛明亮了。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刻当中,每一样东西,都很美丽,就连看到一个在大骂的人,也会会心一笑。这就是,正念的力量,也就是一行禅师所积极提倡的。Peace, is in every step. This is a happy moment. 当我们学习真正地活在当下,内心平静喜乐,我们其实就拥有最大的力量,去清楚知道,我们要去做的事情。

愿善念与正法常常在我们的心中升起,驱走内心的黑暗。愿我们都能活得快乐,安详,学习佛陀的智慧,一步一步走得更自在,更踏实。

Wednesday, August 3, 2011

Loneliness



Such a great dhamma teaching with great wisdom within. Irrigate my heart at the right time.
Ahhh. It is so true, it is the ego, that always want to talk to somebody, that always wants to go out of a place to another once in a while, that makes me restless.
And also, the feeling of lost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 when I am totally by myself, given an infinity of free time, when you basically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That makes me being afraid of being lonely especially after some time.
Always wanna to do something. Always wanna to talk to somebody. Always want to be with someone. Always want a sense of identity. It's not the loneliness that is terrible but it is those thoughts that arises as I relate to it. "I have nobody to talk to when i'm alone." "I am bored. nothing to do." And a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lies within.

Yeah, I can't describe how happy it is to know about a way to all the questions and problems.
It is a time to reflect and apply to ourselves.
Change the way to perceive loneliness.
Transcend it. From oneness to noneness.


The rain of dhamma, please irrigate my heart and wash away the dirts; nourish the soul and purify the mind.
Sadhu sadhu sadhu.

Thursday, July 28, 2011

沉淀

第二年学期结束,踏上飞机,
飞回来了这一片有佛法滋润的国土。
从一开始的无聊喊闷,忍耐寂寞,
到后来,心渐渐地,它自己安住了,于一个人的屋子里。
在这假期里,
除去学生乃至一切事物,
我,终于能够心无旁贷地修学佛法。
再次把生硬的腿盘起。
把堆尘的书本擦净。

在这里的一天,胜过在国外的一百天。
在那里,我懈怠了。
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在自由多乐的国度里,
只会享用之前累积的福报。
却鲜少利用这福报去积极行善,
去提升自己,克制贪爱欲乐的心。

在这里,自由少了,自在多了。
闲来无事,翻翻佛书。
觉照自心,消除烦恼。
擦地打扫。照顾两老。
每天都有许多机会能自耕功德田,修善业。
至少,生活是充实,有意义的。

回来所上的成佛之道的一课,是个重大的提醒。
诚如师兄所说,
一切,总是会过去的。
不论善境逆境,都会随着所造作的业而过去。福报,也是会有用尽的一天。
看看眼前得来不易的福报,我们还能不积极地去行善吗?
如何修学佛法?
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和法随法行为方法。
师父也一再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对啊,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众生,
有着一颗无明恼乱的心,十分容易受各种外境的影响,心情反复不定。
所以,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能够时时让我们见贤思齐,
在我们无助时提拔我们,鞭策我们。

心,慢慢地沉淀了。可是,我们不可懈怠。
烦恼犹如大树不断掉落的落叶,我们必须不断地勤扫心地。
所以,我要给自己写封信,写给未来的自己。
不要放弃修行,直到我们到达安全的彼岸。

Sunday, July 17, 2011

回到家快要一个星期,妈咪一吧啦地告诉了我亲戚朋友的近况,听了好多的故事,看了许多的改变。

妈咪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健康真的是最重要啊,没有健康什么都不用讲。

是啊!现在身体好好,没有什么特别烦心的事,真的是福报来的。更应该警惕自己:

若时能行善,而未作善业,一旦苦果临,尔时复何为?

回首过去一年,变开心了,却懒散了。

愿自己时时居安思危,提起一颗精进的心,一步一步地迈向自我的升华,寻找生命的答案。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加油加油!hehe

Monday, May 9, 2011

生活中,无不是考验心的道场。
人是我非,流言蜚语,不断地起起落落
也曾被它牵着走过
也曾在里面打滚过
却不可能找到一个完整的答案
当面对这样的事情时
若以一颗同等心去看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许多的因缘,造成他的看法,他的处境
也因此有许多的因缘,造成自己的想法与行为
因此,能够体谅,能够理解
可是,当这些烦恼升起时,我们该怎么使用佛法去应对呢?
我们的处事应该如何?我们要怎么站稳我们的立场?
观察事情的起因和转变
我了解到说真实语的重要性
我们所说的话,除了是自己所见所闻以外,有没有经过事实证明是真实的呢?
说了有没有对别人或聆听着造成伤害或不悦呢?
在此刻说有没有重要的意义与用处呢?
如果我们都能以这三点去审察自己说话的动机,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流言的产生了。
许多流言,都是许多个人的看法未经证实而说出来的。
那么,如果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
还是身在是非之中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兄曾说:寒山。拾得。
寒山与拾得的一段对话,便道明了一切。
回归单纯的心态,不随世间的是非而去
并不是逃避。
看尽了人事,才会发现
处理问题时,面对处境时,
回归简单而不随外境转,
是最不简单的事。
忧愁烦恼不理会,逢人见面只说好。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然后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每一件我所遇到的事情,都一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感恩它们成了丰润我生命的泉源。

Sunday, March 20, 2011

今天,有很好的体验。
原来生气也是一种我慢所引起的无明。
当心碰触外境产生烦恼时,
尝试从自我的主观当中条脱出来,
不让注意力放在煽动情绪的想法当中,
平下心来分析,观察。

生气,
是因为把自我不断的放大。
再看回去,
也是因为心平日对人事的种种期待与执着,
当事情不如己意时才会导致带来失望,伤心。
如果对人对事保持着开放的态度,
不抱有要求,期盼,
又怎么会觉得别人的举动辜负了自己呢?

烦恼不是外境给的,是内心种种错误的知见所引起的。
自己的内心没有智慧,便无法对别人慈悲了。
于是,
不再低头于习气的力量。
用所学的佛法对治内心的嗔心。
用内心体验后的法喜,对治内心升起的恶法。



有烦恼的地方,就是智慧升起的地方。

Friday, March 11, 2011

生命只在呼吸间

今天日本8.9级大地震。
外加毫无预警的海啸,以每小时八百公里的速度冲向日本,吞袭着无数的屋子,车辆,与人们。
灾害的发生,无法预知。
海啸来袭的速度,快得居民根本逃不掉,只有成群的鸟儿才能逃到天上盘旋。
如果当时我是灾民的一部分,我会怎么办?我会歇斯底里地狂奔,却也无处可躲啊!

生命是脆弱的。
一夜间,我们可以变得一无所有。
佛陀说,财物是五家共有的;
大火一来,便把所有东西都烧掉了。
大水一来,便把一切都卷走了。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拥有全世界。
但是在大自然的变动中,我们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被海浪卷走的汽车,乍看之下就像一辆辆的玩具车。
不禁省思,我们常常追求的,所有的物质,甚至是这个躯体,
能保护我们吗?危难时,我们,带得走吗?
如果我们追求的不是这些脆弱的东西,
那么生命真正的价值在哪里呢?

受难者的痛,或许很少很少人会真正地体会到。
在地球的一端,有些人失去了全部;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许多人依然觉得自己活得不满足,需要的更多。
我很惭愧,我怎么还不知足呢。我惭愧于自己没有好好珍惜与利用宝贵的时间与生命。
常常活在放逸当中,常常活在烦恼当中
认为这是可乐的,认为时间还有很多
还不当下觉照这一颗心。
这不是一部电影,灾难是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他们和我活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而我们庆幸地逃过了灾害。
我们怎么还能活在自己小小开心的世界里,无视于他人的伤痛呢?
我们怎能不感恩自己还活着,怎么依然未一些在生命攸关之下
而变得不再重要的事情起烦恼呢?


如果今天遇到灾害的是我,我该怎么办?
如果今天我即将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会怎么做?

让我们诚心地祈愿,愿恐慌的众生得到心安,愿已逝的众生安心地离开,投生到有佛法的地方,一个光明平安的地方。阿弥陀佛。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好美。天空中的云是鲜橙色的,与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祥和的图。
悄悄地,春季来了。晚霞开始出现了,我可以把窗帘开久一些些,欣赏黄昏的姿彩。
雨点,是豆儿般大;因为雨水的灌溉,许多幼苗开始在萌芽,花园四处生机勃勃。
据说在寒冬过去后第一个开花的植物Snowdrop, 已经在我家的后院灿烂地绽放了!
每每经过,都忍不住府下身子和它们打个招呼。
二月分快要到了尾声。一天,可以很长,一年可以很短。

写着写着,抬头一看,刚才美丽的风景已被重重的乌云笼罩着。外物在变,自己的内心也不断在变。每天不知觉地,常常会活在自己的种种想法里面,可是,连自己的想法也一直在变,自己能想的,能推断出来的,也不可靠。

佛陀说,
要活在当下,我有身体力行吗?
要改掉恶习,我有痛下决心吗?
人身难得,我有在珍惜吗?
行了恶法,我有在忏悔吗?
持三福行,我有在精进吗?
身与心,我安顿了吗?
我有更了解我自己吗?
我准备好面对无常与生死了吗?

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法王噶瑪巴2010年夏季課程‧《勝道寶鬘集》釋論‧第五堂課〉
日期: 2010/06/20 上午
地點:印度 上密院
原著:岡波巴大師
中譯:堪布丹傑
聽寫:馮復華

降伏自心,做個好人
真正的佛弟子,要懂得運用佛法,降伏自心,要下定決心,勇敢做好人…

     佛教是現今世界上的幾大宗教之一,佛教徒的人數也很多,但是在這麼多的佛教徒當中,多少人能夠將教主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方法,落實在生活當中,真正地去修 持呢?以百分比來算,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吧!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種信仰,把佛法當成興趣而已,並沒有真正去行持佛陀所開示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 善惡取捨的教法。

你是「名符其實」的佛弟子嗎?
       佛教不是信仰就夠了,佛法的重點是明瞭取捨的智慧,知道應該斷除的是煩惱,也知道對治的方法。或許就是因為佛法強調身體力行,要對治煩惱,所以大部分的人會覺得滿困難的。

反觀其他宗教會強調,只要有信心就足夠了;但佛教並不這麼認為,還要真正實修,以對治法來調伏煩惱,所以的確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在許多稱為佛教徒的人當中,真正名符其實的有多少?可能並不多。

我們身為佛弟子,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例如慈悲、智慧,尤其大乘佛教的慈悲還是很廣大的,要對一切虛空眾生有慈悲,並且有偉大的菩薩六度法門,但是似乎並沒有真正做到什麼。有時反觀基督教的朋友們,他們卻做到了很多慈悲的事情。

有些人會自詡為佛教徒,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徒有虛名和傲慢,不會帶來任何利益,反而會有許多傷害。祖師們再三告誡我們實修的重要性,佛法不是一種學問,也不是標新立異的哲學理論,佛法是要用在我們的心性上,去修持和體驗的。

許多人長時間的聽聞、思維佛法,現在我們應該反省一下,重新檢查自己學佛的動機,看看佛法是否融入到自己的心中。

人身難得,別做地球的垃圾
      仔細想想,到底佛教徒的問題和困難出在哪裡呢?首先在於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人。因此,我覺得道次第的修學,首先提到思維「暇滿人身」的難得,是有其深刻意義的。

這裡要講一個故事,曾經有兩個日本人聊天,其中一個人說道,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兩個字的忍辱,另外一個說是四個字的忍辱,日文當中的忍辱有兩種說法, 第一個人說真正的忍辱是兩個字的忍辱,第二個人說不對,應該是四個字的忍辱,總之兩個人因此吵起架來了。他們嘴上說謙讓、安忍,但是行為卻完全相反;有 時,我們口說佛法,但卻沒有真正做到,不也是這樣?

所以,我們應該先從基本做起,首先要知道身為人、得到暇滿人身的價值和責任是什麼?不然就會像之前所說的「可惜」的事情之一:得到暇滿人身,不用來學佛,卻平凡的死去,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許多佛弟子接觸學習佛法,卻似乎把佛法當成了一種消遣和興趣,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樂趣,而沒有把佛法真正用在心上,實際地去修持。世界上的人口愈來愈 多,不懂得珍惜自身價值的人,就像是被丟到世界上的一個垃圾,只是增加地球的負擔,不僅如此,重點是糟蹋了自己生而為人的難得機會。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別人,過著他人的日子,從未想過自身的價值和責任。一個佛教徒,剛開始甚至不需要思維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而應該踏實的從最基本的「人身難得」開始思維,思維經典中提到的八無暇、十圓滿,或者就是靜下來想一想身為人的珍貴價值。

學佛要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我想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作為例子,這個人他六、七歲時被授與了一位尊貴上師的名號,之後就離開了父母和幼年的玩伴,進入到一個非常嚴格和約束的環境中 學習與成長。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講的是誰了吧!他具有尊貴上師的名號和責任,然而這些並非他刻意求得的,完全是意料之外。從此他肩負著沈重的責任,也無法 再過一般孩子或一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想,也挺讓人難過的。

換個心念來想這整件事情,每當我坐在「噶瑪巴」的法座上修法或授課的時候,都覺得對自己是一次提醒。提醒什麼呢?並不是提醒「我是噶瑪巴,我很了不起」, 或者「我就是噶瑪巴,是個大成就者,我過去生一定積聚了好多福德資糧,我滿了不起的」,並非如此。而是提醒我「每個人都有機會,只要懂得珍惜和把握,都可 以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情,滿足眾生的願求,能為世界的和平安樂,做出貢獻」。

其實我能做到的一點利他的事情,力量並非來自「噶瑪巴」的名號,而是來自身而為「人」的一種潛能,這種能力你我都有。在「噶瑪巴」名號的提醒和啟發之下, 我看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責任。即使壓力很大,憂心的事也多,但是讓我看到了身為「人」的獨特潛能和價值,因此,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發掘出自己獨特的潛能和特 質,好好地過一個有承擔和價值的人生。

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等等思維,是在幫助我們認清身為「人」的特質和責任。慈悲是在告訴我們:若是能夠認清自身的責任和價值,盡力地去利益他人,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他人。所有佛法的口訣,都是在幫助我們回歸到「人」的本身,認清「人」的價值和責任是什麼。

我們時常忘了自己身為人的本分,但又不是鬼,就成為非人非鬼的情況。例如有些學習密宗的法友,家人並不是佛教徒,他也不顧家人的感受,自己在家裡設立佛壇,放置鈴杵和頭蓋骨等等法器,然後每天清晨起來結手印、修法、搖鈴、打鼓等等,家人還以為他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了。

學佛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奇怪的人。其實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懂得透過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煩惱之後,成為家中最好的那個人,最好的親人。

因果業報、輪迴過患和無常的道理,並非只適用於佛教徒,每一個法教都在幫助我們認清輪迴的本質和人的本質。一個深思死亡無常的人,知道一切都會變異、會死亡,因此會更懂得珍惜生命。

每個人都有能力影響世界,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這個世界--這即是以人為本的因果業報的思維,如同科學家提出的「蝴蝶效應」指出,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拍 拍翅膀,都可能在遙遠的北美形成一個颶風。世界息息相關,我們自身的一個行動,都會影響到家庭、社會,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的價值,明瞭人 的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

放輕鬆,自然就快樂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我們的心太混亂了,無法平靜下來,因此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卻總是得不到。我們以為快樂就是買一台新車,買一間富麗堂皇的豪宅,或者找到一個伴侶,結婚過日子。但是你會看到,有些人這些全都得到了,但也沒有真正快樂過。

我們一直以為快樂是要得到一些新的東西,或者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例如衣服反過來穿,或是碗倒過來放等等。然而快樂就在我們心中,降伏了煩惱,才能得到快 樂;一個心中充滿煩惱的人,就算躺在一張柔軟舒適的床上,身邊都是軟軟的墊子,還有人幫他按摩,他也不會快樂。內心不平靜,所有想要快樂的想法都會被摧毀 掉。

我希望各位能夠尋求內心的平靜,方法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放輕鬆。但問題是沒有人肯放輕鬆,總是有事,總是很忙。對於一個習慣放輕鬆的人來說,放輕鬆很 容易做到;對於一個不習慣的人,你突然告訴他要他放輕鬆,有時反而會讓他更生氣。我聽說達蘭沙拉的郵局常常大排長龍,偶爾你會聽到前面的人說:「喂喂!不 要推,安靜下來啦!別急!」大家一聽到「要安靜!」反而更急、更氣、更用力推。住在德里或是國外大城市中的人,一遇到塞車,就會氣得捶方向盤、罵髒話等 等,這都是沒有放鬆。其實放輕鬆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是我們沒有人做到, 嘴上說放鬆,但是一個比一個急躁。其實,心性本來即是平靜、自在,由於我們習慣於煩惱,因此一遇到刺激的外緣,就會有過度的反應和情緒。我們應該怎麼辦 呢?就是回到本來的自己,然後放輕鬆。身體放輕鬆,語言放輕鬆,慢慢的,心就能夠自在。

第六、必須以精進的甲冑和勇氣,使誓言堅定不變

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常常我們心中好像常有兩個人在對話, 一個說:「去做吧!去生氣吧! 還手吧! 別管那麼多。」另一個好像在耳邊提醒:「不可以生氣喔!要柔和,因為你是佛教徒, 要行善。」我們總是在兩者當中徘徊。
平時我們的主觀意識都很強,強調個人的風格,你好像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是在面對善惡取捨的抉擇時,譬如說該生氣?抑或不該生氣時,我們卻猶疑不決。 如果你真的覺得行善是對的,也發誓一天之中不要生氣,這時你將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給善的一方,就像簽字發誓了一樣。但是因為我們沒有決心,可以生氣也好, 不生氣也好,很不穩定,有時好像一個大善人,有時卻變成一個大惡人。

你的修行,比看足球賽還不如?
     要讓誓言堅固,光靠發願是不夠的,我們總是口頭說太多:要行善、要利益一切眾生、要一生中成佛,但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話。這種感覺就像是上呈的文件,總是沒 有給到主要簽字的人,而在秘書或其他無關緊要的人手中傳來傳去;我們的修持、我們的心,就像那張漂浮不定的紙張,徘徊不定。

我們決定了善的一方,就要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門,如同僕人一般地去侍奉他。一個堅定目標的人,即是勇者;勇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你的決心帶來的。
就像我們看世界盃足球賽一樣,你清楚知道自己支持的是哪一方,你的情緒投入,輸了會大哭一場。反觀我們的修行,有時投入程度,比看足球賽都不如,修得好也可以,修得不好也可以,很輕忽、很隨便,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什麼是勇氣? 是指內心深處、徹骨徹髓的一種感受:你知道惡是不好的,痛苦是你不要的,你有著強烈的決心,知道唯一的選擇就是消除惡業和痛苦。這種勇氣需要慢慢培養,不 會因為佛經中說煩惱不好,你就有決心將煩惱消除;僅僅閱讀文字,無法把決心帶出來,因為那些只是佛陀的感受,是他的體會,不是你的。唯有自己有所體驗,真 正明瞭煩惱帶來的壞處之後,你才會相信佛陀的話,並且下定決心地去修持。

Tuesday, February 8, 2011

Oh ya, 好事一桩,和大学的静坐佛学会又再结个缘了!没有后悔此行!
而且我们还打算每个星期参加学会的活动,哪怕那是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
更让我明白,闻法,是殊胜难得的;求法,是需要决心的。
感恩一切的因缘成就,感恩大学佛学会是依正信的佛法,感恩至少还有同行善知识的相伴!
曼城朋友的到来,不得不让我想要重新好好地探索巴斯的美好。
好想再去听听城里的故事,其实许多许多巴斯的故事我早已忘了。
有时身在庐山中,我会渐渐忘记了欣赏它的优雅,它的美。
充满野心的自己,还是难免会埋怨巴斯的古老和毫无生气,
会掉举和羡慕伦敦那种精彩热闹又方便的生活。
当听到可爱的好友们认真地说着巴斯的美丽
巴斯的诗情画意
我不禁扛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只看见自己没有的,
却忘了欣赏巴斯的优雅,它的美。
和她们共同漫步的旅程中,就像回到旅客的身份一样
我所看见的巴斯,不一样了。
在这次的旅程中, 我才知道原来Bath里大多数闻名的建筑物,
早在1700 年代便存在了,
哇呀,这给我嫌弃的小城市,在几百年前是许多古代名人
喜好宁静而来居住的高尚的地方也!
就连英国史上的第一个国王还是在Bath这小小的城市受封呢!
这是个王族与达贵贤者聚集交流的圣地呀。
都是因为自己不知足,有机会踏在那么美而高贵的土地上,
却浪费了这么一个美好的机会。
我,真的要好好地认识她了。
我,要好好地珍惜她。
毕竟,我在这里的日子,也不是长久的。

说不出为什么,却发现这群好友们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
她们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很单纯,宁静的喜悦。
她们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生活的小乐趣。
也许在内心深处,我是很信任她们的。

不知曾几何时,我们在巴斯的话题成了
每天都在讨论男生和绯闻,
每天也在不断提起自己哪里比较肥,比较不好看,
一定要减肥之类的话题。
这好像变成了一种习惯!
听多了,讲多了,也觉得有点腻了。
我现在希望,我能做个例外的!
不崇尚潮流的衣着打扮,
不再批评自己的样貌身形,
多为这一个环境注入一份清流。

发现我的脑袋真的是一个超级机器,东想西想的都不爱休息。
其实是因为自己超爱攀缘的。
其实是因为内心深处依然不想改变。
嘴上说没用,还是再努力吧!加油!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一月份感想

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了,除了是因为自己懒惰以外,还有就是:
Ta-da! 从大牛那里捎来了一本好心,于是在新的一年就开始纪录每天生活的感言啦,有时候也会比较方便。回想起来,我好像写过了两三本,但好像只有一本是真正的被写完。


今天早上较早起床,既然有了做早课的念头,于是便付诸于行动了。把西方三圣的图像放在书桌前,拿出了早课的经文以及手抄的五戒巴利文,便坐了下来。早课,静坐。身体已静止运动了,更加察觉自己的念头多得如无人处理的杂草般,念头飞来往去,自己的心毫无招架之力,来什么的想法就随什么想法去,然后又随此想法衍生至另一个念头,就这样念念相续,没完没了的,真的是在做梦。静坐时,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提醒自己,放下过去,放下未来。稍不留神,又梦游去了。知道自己,平日就是这么一颗杂乱浮动的心,不断地妄想,不断地攀缘,犹如一个不停蹦蹦跳跳的野猴子,不受控制。每次的早课,都让我提起力量要更精进,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念,把这很粗的心安下来。

刚刚考完试。考试前,因为时间紧逼,所以都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条理,有规律,以便事半功倍。在这时,就会看到佛法的好处,如何把自己的心好好安顿一处不散乱,如何克制自己暂时放下网上的娱乐好好地用功读书。在读书前,把心情好好地安定下来,减少自己情绪作用与妄想,是很重要的,读书时更能得心应手,也不会倍感压力。吃饭时,感恩大家的努力与合作,才有这么一顿美好的菜肴,就不会被贪欲遮覆,不会过饱而昏沉难以专心。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和时间的不足,也提不起心去做其它事项上的修行。

考试后,时间上非常宽松了,与考试前有天渊之别。整个生活也因此放松了下来,因为没有什么目标,也暂时没有课业上的压力,也开始放纵自己。适当的娱乐是好,但是不小心便会沉溺其中了。生活反而因此而没有规律了,竟然可以看戏到半夜三更才睡,读书怎么都没熬夜呢!由于我是一个非常散乱的人,悠闲的生活给我非常舒服的感觉,但却发现若在悠闲的生活里头若没有生活的目标与规律的话,不但更容易变得懒散,而且在享受悠闲的当中依然感受到散乱的痛苦。

这时候,想起了佛陀的故事,琴弦拉得太紧与太松,都无法拉出最好听的音乐。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的精进,不是一股作气,而是细水长流,不快不慢老老实实地用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学习专注,学习放松自己;在悠闲的生活中,我们不失自己,更要懂得自律,懂得珍惜,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再过几天,便要开学了,那时便是踏上一程不停站的高速火车,直到学期结束。愿自己时时落实普贤十愿,在日常生活中多广修供养,也不忘心灵上的提升。加油!!^^